关于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上下
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,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,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。是不是无从下笔、没有头绪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上下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,才会像植物一般,在一个地方生下根,这些生了根在一个小地方的人,才能在悠长的时间中,从容地摸熟每个人的生活,像母亲对于她的儿女一样。
费孝通
为了让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,曾无数次寻找着社会的本源,人际关系抑或是自身的行为习惯与素养。拜读完费老的《乡土中国》才明白,社会的本源一直在那儿,不远也不近,它的根基就在这儿,在我们脚踩的这片沃土之上。
这片沃土养育着成千上万的农民,在他们的行为习惯和人际关系中分离出中国的阶层,这是社会的根基。在费老的书中,中国的社会圈子大致被分成两种:一种是熟人社会,另一种是差序格局。
在靠土地吃饭的乡土社会,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因素。为了这样的稳定,他们一直重复着自己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生活模式,这就是熟人社会。好比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。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。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。在熟人社会圈子中,他们大多都相互信任、相互理解,只靠本心做事:借东西不用打借条,交友不必提防就如陶渊明笔下的那一处落英缤纷的桃花源。
不同于熟人社会的夜不闭户,路不拾遗,差序格局更多的是各人自扫门前雪。如果说熟人社会的关系网是一张平摊的方正的格子网,那么差序格局的关系网就是由一个点向四周发散的蜘蛛网。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基本上是以自我为中心向外辐射的格局。差序格局最为典型的就是夫妻间的关系,成了家后的人脉走向不外乎两种:自家的传宗接代生养孩子,通过亲戚朋友向外展开,从而形成一个大家族,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是再正常不过的了。一如《白鹿原》中的白、鹿两个大家族,都是从最初的几人发展为大家族。发展好后,就需要人情社会的支撑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脉。提到人脉,就不得不提及东西方的差异。在东方,像中国,人脉总的概括为一个字私。私是对人的评判,相比于西方追寻爱情,以情感打开人际交流圈的`做法,那个以生育为基础,夫妻间淡漠的乡土社会无不充斥着私。乡土社会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对人评判,好比有两人都犯了错,你往往会原谅那个和你很熟的人,而以神至上的西方人却是保持着人人平等的观念,通过犯错程度来评判,所以在东方的乡土性社会,情缺乏普遍性,这也是为什么东方国家总是要强调人脉的重要性。
差序格局中除了夫妻间关系外,更多的还有社会权力。社会权力包括横暴权力、同意权力、长老权力以及时势权力。横暴权力大多是动荡时期的权力,拥有国家强制性的权力,你可以平复或者造成更大的动荡。同意权力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公约,也是乡土性社会的代表,是大家互相谈判妥协,以利益为基础的社会契约。而长老权力就是乡土性社会中类似族长一类人的存在,他们大多为长者,社会地位显著,生活阅历丰富。最后的时势权力存在于王朝的更迭。
无论是熟人社会还是差序格局,体现的都是最为深刻的乡土性社会。时代尽管在飞跃前进,但这种乡土性社会的传承、人际交往的套路永远不会老套,不会过气。这种传承会让多年后的你,在某一地点仍会想起记忆中的那一抔黄土。
永远不要忘记,在这一片土地,在那沃土之上,有比这更深层次的东西等着你去探索,是情感,抑或是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