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记高中生三篇
时间飞快,一个星期已经结束了,一定有不少的收获,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写一篇周记了。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周记很难写吧,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周记高中生3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周记高中生 篇1
随着暑假的结束,我也已经成为了一名高中生。
面对这全新的生活,我有一点兴奋、有一点期待、还有一点不知所措。入学的第一天我看到了很多新面孔,有新的同学还有新的老师。而我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。譬如说,初中时的我与人打交道是一个难题,可是升入高中的第一天,我便发现自己成了“自来熟”。这一点变化让我很高兴,也对高中生活颇有信心了。开学这个星期,所有的事物对我来说都很新鲜。首先便是校园的环境。在我眼中学校有两个不同的样子。一个是安静内敛的小花园和走廊,另一个是充满欢声笑语的操场。在这所学校的我们也正应如此,能张扬个性却也能静心学习。而高中,让我有点不知所措的就是老师的授课方式。高中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,所以老师们就不会再和初中的老师一样哄着我们学习。这一个星期难免让我觉得有点手忙脚乱。但凡事都需要有个适应的过程,我想我会以最快的速度来适应高中的节奏。而高中的生活也让我充满了期待。每个老师的脸上都挂满笑容,这让我觉得放松了不少。
入学前,每个人对我描述的高中生活都或多或少让我觉得有一些害怕、恐惧;然而,当我真正融入了这个大家庭,我才明白,那些恐惧是可以克服的。我不敢过早的就对未来三年轻下结论,可是我会很积极的度过每一天。还记得刚从学校把高一的书搬回家,光是每科的本数就把我吓了一跳,虽然已经知道高中知识很多,这可也确实在我的意料之外。当时我的脑海中只出现了一个字:累。当时我认为,这三年肯定会很累会甚至很郁闷,可是经过这一个星期的学习才发现其实还是挺有意思的。除了书本上的内容,每个老师也都会做一些课外知识的延展,不仅能长知识,这一节课也不会太枯燥。给自己写的三年规划上有这么一句话:三年的计划并不一定要多么细致,但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方向。因为我一直认为,再完美的计划也赶不上事情的变化,但人只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,这个方向是不会怎么改变的,所以人有自己的方向,才能成功。这一个星期的高中生活,是谈不上让我觉得多么开心,但通过此,我对未来有了信心。
这三年,我要当一个筑梦者,筑起自己的梦想,然后为之努力奋斗。之后的每一篇周记,我都会很好的保留下来,这样,这三年来的我如何长大就会有一个很好的见证。
周记高中生 篇2
晚上,爸爸问:“还有半个西瓜吃不吃?”
看着闲书的妈妈和玩着的洋洋异口同声:“吃!”,但没有人动身去切西瓜。
爸爸一边走向厨房一边故意说:“你们两个,光等着吃,也没人去切西瓜。”
洋洋立马回应:“小孩不能拿刀!”
“那妈妈为什么不切?”
妈妈还没想好找什么借口,洋洋已经帮妈妈挡驾了:“她要看书学习呀!你没看她在看书吗?”
这回,爸爸又无言以对了,只好乖乖地把西瓜切了端到了娘俩的跟前!
周记高中生 篇3
古今中外,历朝历代,人们有一个共性,那就是“混”。人们活在世上,“混”吃、“混”喝、“混”工作、“混”家庭,于是这个世界上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流派——混混。
皇帝是大混混,官僚是小混混,百姓是业余混混。
但清官、有识之士和贪婪的.官员的区别在于:清官和有识之士既混也干事,而贪婪的官员只混不干事。
一个朝代犹如一个大公司,如果整个朝代的人都是只混不干实事,那么整个公司就垮了。
这便是我不喜欢陶渊明的原因。
陶渊明混得悠闲,混得自在,还给自己的混起了个雅号“退隐”。在他的《归去来兮辞》中,我们可以看到他有妻儿,家中没有多少余粮,为生活所迫才出去做官,可一不如意就玩起退隐,这是很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啊。他可以整天看云起云落,整天悠然见南山,他可以避世,但他的妻儿不可以啊。放在今天社会,他不用说退隐半生,即便退隐半年,就能落伍于时代,就会与世界脱轨。陶渊明适应不了那个动荡的社会,第一想到的就是逃避,还堂而皇之地标榜这是他的本性,这未免有些做作。
就如我开头说的,混大家都会,但工作总是要有人来干的,若全社会的人都追随陶渊明去探寻桃花源了,那工作谁干?社会又怎谈得上进步?
“混”是社会的消极形态,“干”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。
可是自古才人多清高,他们总觉得社会污浊不堪,自己不能与社会同流合污,于是一方面追求质朴自然,一方面还要酌好酒,吃佳肴,然而好酒佳肴何处有?还不是有人干出来的!
遇到点挫折、遭遇次贬官就萌生退意,就感到生不如死,文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此之弱,也难免有人慨叹“文人成事不足,败事有余”了。
如果我能穿越回古代,见到陶渊明这种动不动就退隐的人,我会递上一杯酒,大吼:“怕什么,大不了从头再来!”
那么,一个人应该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?
我以为,既不能像朱熹说的那样“存天理,去人欲”,又不能像陶渊明那样做隐居爱好者。
明朝初年有一位姚姓人士,出家做了道士,但一直想着有朝一日能实现自己的抱负。于是他加入了朱棣的造反队伍,成了参谋,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后来朱棣做了皇帝,封其为高官,可他毫不声张,仍是穿着一身道士服,一生享受着高官厚禄,无疾而终。
他的名字叫“姚仁远”,他的事迹和智慧,被后人传颂,是我认为“混”和“干”的完美结合体。所谓“小隐隐于林,中隐隐于市,大隐隐于朝”,莫过于此吧。
说到这里,我要提醒陶渊明先生,如果你生于现代,那这日子可不是那么好混的啊!